上星期四晚上做完瑜珈之後,趕到了華納威秀去看金馬影展,看了「屬於我們的聖誕節」,是兩個星期前才公布的「神秘場」特別放映。這部電影第一個引起我注意的是這部片子是法國最美的女星凱薩琳丹妮芙跟她的親生女兒同片主演,第二個是這部片長有兩個半小時之久。

poster01.jpg





「屬於我們的聖誕節」導演是阿諾戴普勒尚,曾經四度入圍坎城影展、法國當代極富盛名的大導演,有些電影評論家甚至將90年代的法國電影,稱為是「戴普勒尚世代」。劇情主要訴說因為媽媽得了癌症,需要兒女的骨髓移植,於是在這個聖誕節已長大成家的兒女都回家團聚,因而引發出一個家人之間針鋒相對、又反覆拉扯、到最後達到某種型式上的和解的一個故事。





這樣的故事按理說應該是沉重的,但是看完之後卻並不會這麼感覺,主要原因是導演戴普勒尚,一個這麼會編造故事又狂熱訴說的人,將基因、遺傳學做為串連電影劇情、與連結各角色的重要元素,甚至在片中大量地安排使用了酒精、精神疾病的藥物,是遺傳性的酗酒與精神病? 還是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同樣有那些隱性、尚未發做出來的精神病潛質嗎?! 直率不諱表現出每個人心中的的各種考量與不滿,於是在這個聖誕節的家庭團聚中的幾天裡,每個人看似上表面很和諧,但是內心都繃緊了一觸即要爆發的情緒衝突。amalric01.jpg chatherine02.jpg chiara01.jpg






即使都同樣是一家人,每個人還是都有不同的個性、生活習慣、以及各自面臨的生活難題、甚至再加上對於某個家人的敵意與不滿,經過長時間與事件的累積,最後爆發出的負能量使得家人之間的親情居然變得那麼脆弱、不堪一擊,而導演刻意用很近的距離來觀看這一家人的情緒與衝突,就像用顯微鏡觀看血液中不斷分裂的細胞一般,令觀眾不得不也觸目直擊這些其實在我們身邊也不斷上演的故事情節。





此外,在「屬於我們的聖誕節」這部片子裡,很明顯看到了導演戴普勒尚刻意承襲了法國新潮流電影的精心裝扮。例如在整部片中常會穿插出現像詩一般的蒙太奇片段、畫面停格方式的fade-out、在電影中間隨時出現的字卡 -- 打出日期、地點、或者角色名字; 也用了好多次的iris的轉場畫面,所謂的 iris-in、iris-out 就是某段影片的畫面四角落是黑的,只剩下中間的一個圓圈看得到畫面,類似眼睛的虹膜開始,圓圈漸漸擴大而帶入整個畫面。當然還有使用了好幾次分割畫面、或者主角忽然面對鏡頭訴說心情與告解。無時無刻都可以感覺到導演在賣弄這些視覺與剪接技巧,其實我覺得整部片子中的視覺手法非常多種,有點太過於造作,而且沒有一致性,幸好劇情腳本寫得非常的紮實,不然兩個半小時的長度、加上導演沉迷的這些剪接技巧,極有可能帶給觀眾一場視覺與精神上的疲勞轟炸。





導演的劇本狠狠丟給觀眾一個提醒,一個很正經嚴肅的議題,一個關於死亡、病痛、與精神錯亂,世代以來、生命中循環不已的因與果,家人之間是契合、是互補、是相欠、還是補償?





有一個很有趣的設計,這一家人共同的文化價值觀來源應該有一大部分來是自於家中所看的電視,例如電視上播放的「十誡」、「仲夏夜之夢」影片,本片利用了許多充滿神話與宗教儀式的語法,例如主角媽媽的名字叫做 Juno,也是一個來自於希臘羅馬神話的人名。而到了最後,兒子跟媽媽的和解、姐姐跟弟弟的和解,似乎都來自於一個所謂的聖誕奇蹟,家人的感情是那麼樣的澎湃但卻溫馨,之間的溝通卻又是迂迴且拐彎抹角,這樣的相處模式導演用既前衛、又復古並存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如同弟弟寫給姐姐信中說道: "we're in the midst of a myth, and I don't know what myth it is." 我們都活在一個神話裡面,但是卻不知道那是一個甚麼樣的神話,所以我們看到了在片中他們極力想要戰勝解開的這些神話,或者該說是迷思。





當然這也是一部看起來、聽起來都很美的電影。雪花片片飄落在法國一個小鎮的老房子外面、在後院放煙火、喝香檳、甚至 iris 虹膜效果的使用,更是令人不禁想起狄更斯的小說 "A Christmas Carol" 那一種老舊的美好觀感。而電影的配樂也很棒,綜合了豐富多樣的音樂元素,有像童話故事般的古典音樂、也有輕絕好聽的爵士樂、甚至也有電子舞曲、高超的DJ刮盤技巧,儘管片子這麼長,甚至經常會有些沒重點,但是導演在視覺與聽覺上給了觀眾一個鋪得很滿的享受。poster03.jpg





「屬於我們的聖誕節」也即將在12月12在院線正式上映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利草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